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金融机构信贷平稳合理增长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2021-06-15 16:11:41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3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3127亿元。

“在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回落较快的情况下,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和结构都相对稳定,略超市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伴随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金融机构信贷平稳合理增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企业融资动力充沛

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6528亿元,比上月少增77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多增1223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223亿元,保持增长态势,说明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维持乐观。尤其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我国5月份出口数据依然强劲,企业融资动力充沛。

今年以来,我国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需求回暖,企业生产加快,加之减税降费政策效应,企业利润快速增长。企业经营信心增强,市场预期平稳向好。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9%,均连续14个月位于景气区间。正是由于市场主体生产活跃,产生了大量资金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还得益于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特别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今年以来,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各地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1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8%、26.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8%、10.6%,民生领域补短板和“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投资项目落地效果明显。

“中长期贷款增加6528亿元,大幅好于过去两年同期,表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依然旺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认为。

5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出现明显减少。温彬认为,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减少644亿元,票据融资新增1538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均少增,说明近期严查短期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或持续发挥效果。

“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减少644亿元,同比多减1855亿元,与4月份情况保持一致,原因可能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挤压了企业利润,导致企业主动补库存动力不足,压低了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梁斯认为。

房地产金融调控成效明显

5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806亿元,虽同比少增575亿元,但较上月有所回升。

随着居民消费稳步回升,居民短期贷款将维持稳健增长。今年以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释放,消费稳定恢复。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拉动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2.5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1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6%,两年平均增长4.2%。

业内专家认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半年还将综合施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消费稳步上升将带动相关融资需求旺盛。

5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426亿元。梁斯认为,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36亿元,这与房地产市场销售同比增速回落保持一致。5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1744.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与4月份超过40%的增速相比出现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通过部门督导约谈、打击违规经营贷等多项措施,热点城市加大力度完善调控政策、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势头良好。房地产金融调控持续加强,截至4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10.5%,增速创8年来新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持续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

“5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4426亿元,略少于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少增492亿元和236亿元,体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房贷利率上行等或对按揭贷款形成一定限制,但少增规模有限则体现了居民仍有一定购房需求。”温彬认为。

结构性调节力度将加大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7万亿元。

温彬认为,从结构上看,表内贷款对社融新增形成贡献,表外融资、债券融资形成拖累。表外融资继续回落,符合近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导向。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408亿元、1295亿元、926亿元。

企业债券融资减少1336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减4845亿元和4215亿元,为2018年6月以来首次减少,对5月份社融形成拖累。业内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将是大势所趋,债券市场未来还有很大潜力。

展望下半年市场,唐建伟认为:“预计6月份新增信贷在季末因素影响下将保持稳增,受监管约束,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将继续压降。”

“未来,应加大结构性调节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原材料上涨压力,支持稳岗位保就业,促进内需加快恢复。”温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