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

来源:中国商报 发布:2021-06-20 14:58:21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不断提速。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印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支持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5月中旬,住建部还分别在沈阳、广州召开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座谈会,要求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重点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国多地也纷纷推出多项举措,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的住房问题。

多举措加大供给

大城市房价高,租赁市场存在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住房困难。对此,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推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成为央地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

根据办法,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导向,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中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在目标群体方面,办法提出,要推动解决符合条件的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优先满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群体租赁住房需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不仅仅是推进面向城镇户籍且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的公租房,还有更深入的探索——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的住房困难。“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今年5月中旬,住建部分别在沈阳、广州召开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座谈会。住建部副部长倪虹表示,人口流入多、房价较高的城市,要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年度建设计划,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多地明确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如,沈阳今年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全年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着重向新市民、青年人及重点产业、基础公共服务行业人群倾斜,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障碍问题;西安今年将继续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计划新筹集各类保障房3.04万套,年度发放租赁补贴5000户,提供新建成公租房4800套;广州“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城市更新可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5万套,解决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一方面改善商品房市场供需关系,进一步稳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制度体系,增强城市发展的包容性。”

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西安常住人口已达1295万人。作为高校聚集区,每年近30万大学毕业生中,有超过15万毕业生留在西安就业。西安60%流动人口(约225万人)需通过租房解决临时性居住问题。2020年以来,西安多措并举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陕西省政协调研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西安全市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42万户,惠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约130万人,其中,实物建房37.3万套,建设规模3036万平方米;货币化保障4.7万户,发放补贴2.22亿元。

不仅是西安,当前,各地全方位推动理念、机制、方式、手段创新升级,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年年初至今,杭州已推出公租房实物配租房源2358套;在货币补贴保障方面,推进动态调整机制,逐年降低收入准入标准,提高货币补贴标准,新增货币补贴保障家庭26169户。

四川则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累计保障农民工158276户。2020年,该省共新增住房保障家庭4.2万户,其中新市民就达到了3.9万户。

“保障房是做好兜底的重要工作。”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释放了极大的政策善意,这是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渠道。

配套措施跟进

需要注意的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建设难度,还有一些堵点需要攻克,主要体现在:收益率过低、社会资金投入意愿不高等。对此,国家发改委要求,应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卢文曦认为,为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降低保障性租赁住宅建设成本,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形成多样化的投资结构和供应主体,还需要通过盘活存量住房、适量“商改租、工改租”等方式,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此外,还应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真正使住房困难群众受益。

多地已着手推进一系列措施。如,北京今年计划安排租赁住宅用地300公顷,其中集租房、公租房各150公顷,较2020年分别增加100公顷、70公顷。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积极引导多主体、多途径的多元化实施模式改革,综合利用现有土地一级开发、集体土地入市、存量资源改造、闲置房屋盘活等方式拓宽供应渠道,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四川创新实施“两清单、两机制”,织密住房保障网。“我们建立保障性住房房源和保障对象清单,摸清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借助住房保障信息平台,对全省保障性房源信息和保障对象人员信息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人-房’精准匹配,一套一档。”四川省住建厅住房改革和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建则从资金监管、租后管理等方面加大租赁住房市场监管。如,福州制定《公租房租后管理点题整治工作方案》,整治重点有两类:一是整治因家庭住房、收入、资产等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配租条件且没有主动申报的问题;二是整治在承租过程中,承租人将公租房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漳州出台《漳州市公租房租后管理点题整治工作方案》针对该市公租房承租人不再符合承租资格、转租出借等问题开展“点题整治”,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查处承租人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公租房租后管理长效机制。

此外,保障性租赁住房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附加在房屋之上的公共权利能不能得到落实。“租房人要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人享有同等待遇,远非一纸文件就能解决,保障性租赁住房还需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陈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