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声一片引起各方关注 机构称长期涨价空间有限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2021-04-13 14:44:25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的物价数据。引人关注的是,3月份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同比和环比涨幅均达到2017年至2018年以来的高值。原油、铁矿石、钢铁、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均大幅上涨。无独有偶,国内近期召开的高层会议也提到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4月12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银河期货首席策略分析师沈恩贤表示:“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推动下,3月份价格上涨过快的主要为黑色系、铜和农产品,以及部分化工品,如PVC和玻璃等。目前,原油、铁矿石、铜等品类价格已有所回调。”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对产业链上的企业产生影响,“PPI上涨和大宗商品价格涨价会向产业链下游传导,影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在出厂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下游制造厂商利润就会受挤压,但企业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简称‘套保’)工具进行化解。”有不愿具名的期货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普涨

今年以来,虽然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在全部期货品种中,处于相对高位的品种主要为黑色系、有色金属铜、铝以及农产品等。

以原油期货为例,今年初WTI原油价格约为每桶48美元,3月份中旬最高上涨至每桶66美元,后来有所回落,4月份WTI原油价格在每桶58美元左右震荡。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了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5.3%,主要工业行业涨幅居前,这直接导致了PPI的上涨。

沈恩贤表示:“去年的新冠疫情让PPI低于往年,而判断当前的PPI走势要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以油价为例,当前原油价格看似连月大涨,实则也不过是回到了疫情前水平而已。对于油价上涨原因,与美国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纾困法案助推了全球通胀预期,以及疫情后期对经济复苏的预期相关。”

铜广泛应用于电池、电线、电机等工业领域。截至4月12日,国内铜价已达65690元/吨,与2011年时期的价格基本相当。这推动3月份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4.5%。同时,受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内工业生产和投资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3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4.7%。

在钢材方面,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钢价屡创新高。3月末,螺纹钢、中厚板价格较1月初分别每吨上涨超过500元和800元。从3月中旬开始,钢材社会库存加速下降,其中螺纹钢为减量最大的品种。而在农产品方面,仅以豆粕为例,该品种价格也已经接近2014年的价格高点。

对于有色金属、钢材、农产品等价格大涨的原因,上述不愿具名的期货行业资深人士表示,“铜、铝等商品价格上涨,甚至创出几年来新高,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直接相关,全球流动性泛滥必然会助推能源、工业原材料、农产品等价格上涨。而对于钢材等黑色系期货品种的价格上涨,则与铁矿石价格上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钢铁行业前几年去产能成果显现,以及碳中和目标提出等综合因素相关。”

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传导

大宗商品“涨”声一片已引起各方关注。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次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不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开始影响家电、汽车等行业。以家电行业为例,有家电企业负责人指出,家电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六成,对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量大。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已有多家家电企业宣布涨价。再看汽车行业,河北新欧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明军表示:“钢带、原胶、PVC等主要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20%-30%,生产成本压力加大。”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光大期货研究所宏观分析师谢钰表示,PPI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已显著放缓,供给缺口有所缓解,美元也在阶段性走强。“后续需重点关注原油供应以及钢材市场的供需平衡状态的改善程度,指标上需要跟踪美元指数和主要经济体M2走势。”沈恩贤分析称:“就目前看,美国继纾困计划之后,2万亿美元大规模基建方案也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短期内或将进一步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但不会长期推高这一价格。”

关键词: 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