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第一股身影逐渐明晰 云从科技上会迎考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2021-07-15 11:05:54

“AI四小龙”第一股的身影已经逐渐明晰。据上交所最新消息显示,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从科技”)对外披露了第三轮问询回复答卷,与此同时,公司被迅速安排上会,将在7月20日迎来IPO大考。相比之下,与云从科技竞速“AI四小龙”第一股的旷视科技,公司目前仅对外披露了一轮问询回复。两相比较,云从科技若能成功过会、注册,公司将毫无悬念摘得“AI四小龙”第一股的桂冠。不过,云从科技IPO大考之前,公司应收账款逾期比例高、短期无法盈利等问题仍被监管层追问,而上述问题是否会成为公司闯关路上的障碍目前还不得而知。

7月20日上会迎考

IPO排队逾7个月,云从科技将在7月20日迎来上会大考。

根据上交所官网最新发布消息显示,云从科技对外披露了第三轮问询回复意见,与此同时,公司也披露了上会稿,将在7月20日首发上会,届时公司能否过关,答案也将揭晓。

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按照提供交付内容和业务模式可划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

纵观云从科技IPO之旅,公司科创板招股书在2020年12月3日获得受理,之后在当月31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如今排队逾7个月,云从科技将正式迎来上会大考。

据了解,自2020年11月之后,“AI四小龙”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接连递交IPO招股书,市场上有关谁将成为“AI四小龙”第一股的讨论不断。一直以来,依图科技都被市场看作是“AI四小龙”第一股最有力的竞争者,公司IPO进程最快。不过,今年7月初,依图科技IPO戛然而止,公司撤单,之后竞速“AI四小龙”第一股的仅剩云从科技、旷视科技。

如今,云从科技已率先被安排上会,并且公司IPO进程远在旷视科技之前,截至目前,旷视科技仅对外披露了一轮问询回复意见。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IPO进程来看,旷视科技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难度较大,云从科技若能顺利过会、注册生效,无疑将拿下“AI四小龙”第一股的称号。

应收账款逾期比例高

在上会之前,云从科技应收账款逾期比例较高等问题遭到了重点追问,而这些问题是否会成为公司IPO的“拦路虎”,目前还不得而知。

数据显示,2018-2020年,云从科技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约为2.23亿元、3.08亿元、5.23亿元,对应逾期金额分别约为1.47亿元、2.33亿元、3.17亿元,逾期比例分别为66.08%、75.5%、67.27%。

针对公司应收账款逾期比例较高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云从科技董事会办公室发去采访函,对方表示,公司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回款期限进行了书面约定,但在实际业务执行过程中,双方依据各自的资金状况、后续合作等情况,根据公司实际业务执行所需的资金流转情况,导致实际回款周期与合同约定的回款期限不一致,从而导致根据合同书面约定统计的逾期金额比例较高。

另外,云从科技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账龄为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比例较高,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情况较少,整体信用风险较低。

此外,云从科技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由于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政府、公安、银行、机场以及其他大型企业,通常受到内部审核和付款周期的影响,客户付款周期超过合同约定的回款期间,并不必然对客户的应收账款可收回性产生不利影响。

短期内恐无法盈利

净利亏损已经成为了AI行业的常态,云从科技同样面临着短期无法盈利的风险。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邓伟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为保证持续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通常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这让净利亏损成为行业常态。数据显示,2018-2020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48亿元、4.54亿元、5.78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61%、56.25%和76.59%。

于百程亦表示,云从科技所处人工智能行业一方面面临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其中既包括核心算法技术实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较量;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海康威视等视觉设备厂商推进对产品进行人工智能赋能转型的挑战,该类厂商在硬件研发和供应链方面有着深厚积累,使得新兴人工智能企业需不断寻求差异化优势,整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这就需要云从科技结合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新技术和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方向,并在研发过程中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于百程如是说。

云从科技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公司能成功上市,将继续致力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的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18-2020年,云从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3亿元、7.8亿元、7.5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71亿元、-6.9亿元,尚未实现盈利。截至2020年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4.35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岳献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及各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迭代速度较快,而资本一直都是行业的催化剂,当行业技术成熟时,资本会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快速渗透,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AI企业加入到IPO赛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