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新材新股申购被推迟 发行股价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

来源:投研观察 发布:2021-07-26 16:29:53

日前,中旗新材上市获得证监会核发通过,拟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26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00%,定价31.67元/股,原定7月22日启动新股申购,现已经推迟到8月12日。

公开资料显示,中旗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人造石英石装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人造石英石板材和人造石英石台面,产品广泛应用于厨房、卫浴、酒店、商场等室内建筑装饰装修领域。

好事多磨。今年3月25日,发审委曾审核中旗新材的首发申请,但就在上会前夕,公司收到了来自前员工和股东的实名举报。此次因发行股价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被推迟。

01

被举报增资造假

先来说说,这被实名举报的问题。

根据招股书披露,中旗新材曾发生多次增资,不过2008年2月实控人周军以及股东胡国强、江鸿杰等三人利用实物出资的那轮增资扩股存在明显的瑕疵。在招股书中,中旗新材称因资料保管不善造成本次出资设备的合同和付款凭证遗失,此前交易所也曾多次要求公司给出详细解释。而就在公司上市前,有媒体拿到了知情人刘泽猛(也是前股东)的实名举报资料,称这一次增资过程存在造假行为。

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2008年2月,中旗新材第一次进行了增资,周军以实物增资269.6万元,胡国强以实物增资262.4万元,江鸿杰以实物增资88万元,刘泽猛以货币增资288万元,陈帅以货币增资48万元,颜晓东以货币增资115.2万元,李雪娟以货币增资28.8万元。增资完成后,刘泽猛持有中旗新材24%的股权,为公司第三大股东。随后刘泽猛又向中旗新材先后进行了两次增资,成为第二大股东。不过到了2010年5月,刘泽猛就退出了股东行列,这又是为何呢?

根据刘泽猛向媒体的爆料,2007年,周军、胡国强和江鸿杰三人筹集了100万元到广州开发石英石,但最终失败了,钱也花光了。经过考察谈判之后,刘泽猛、颜晓东、陈帅、李雪娟四人共向中旗新材投入480万货币资金,占股40%;周军、胡国强、江鸿杰以实物资产作价620万元,加上初始投资的100万元共计720万元,占股60%。但刘泽猛、颜晓东、陈帅、李雪娟四人按约汇出了投资款之后,原股东周军、胡国强、江鸿杰并没有按协议约定的资产注入公司,而是指使资产评估公司出具虚假的评估报告,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

结合中旗新材宣称因资料保管不善造成本次出资设备的合同和付款凭证遗失来看,周军、胡国强、江鸿杰的确存在虚假增资的可能。不过从后续公司能够过会来看,此次质疑并没有实锤。

02

产能过剩为何要扩产?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公司的经营质地如何。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中旗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5.65亿元、5.29亿元、2.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926.41万元、8627.49万元、1.09亿元、5193.06万元。也就是说,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中旗新材积累了3.26亿元的净利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旗新材的未分配净利润为1.31亿元,但到了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未分配净利润仅剩1.01亿元。在此期间,中旗新材现金分红的1.02亿元。若以2017年的未分配净利润为基准,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未分配净利润额应该为3.54亿元。而在中旗新材的报表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未分配净利润额仅有1.01亿元,与公司的净利润积累之间相差了2亿多元,那这部分钱去哪了呢?

《每日财报》还注意到一个问题,中旗新材披露此次募集资金共有四个募投项目,其中三个将增加产能,这里面就包括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该项目为人造石英石生产基地的建设,建成后用于人造石英石板材、人造石英石台面生产。建成后公司将形成人造石英石板材面年300万平方米、人造石英石台面每年16.5万延米的生产能力。而中旗新材在报告期内的产能利用率却一路下滑,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中旗新材人造石英石板材的产能分别为175.13万平方米、205.54万平方米、213.08万平方米、105.97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0.33%、88.53%、76.92%、58.80%。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的产能将达到2019年的1.5倍以上,既有的产能都不能消化,新增的产能如何解决呢?

最后,公司众多外协厂商的身份也值得怀疑。举例来说,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第二大外协加工商“成都艾美雅建材有限公司”和第三大外协加工商“南京中赛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实缴资本、员工社保缴纳记录均为零,这些公司是否存在还要打一个问号。

综合多方面内容,对于盈利能力的质疑,是否会影响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认可,我们将继续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