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京东集团召开了首次集体协商会议,职工方代表和企业方代表就薪资待遇、福利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等事项展开充分协商,并最终达成一致。消息传出,不少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欢欣鼓舞。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会的组织下,就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事项与平台企业开展平等协商,整合和平衡各方利益的一次成功探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覆盖、畅通新就业形态群体诉求表达渠道、推动平台企业合理制定算法规则等,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等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被“算法”追赶引发担忧
代表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劳动者仍被困在平台的“算法”中,为完成定额承受着身体负担、精神压力和安全风险。
一名外卖配送员曾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中山区分公司胜利桥投递站投递员赵明枝“抱怨”所处平台的规则的不合理——因雪天路滑难走,这名外卖配送员配送的订单超时,他被顾客打了差评,非但没赚到钱,还被扣钱罚款。
“平台为什么不能设置特殊情况投诉免责的机制?”每当遇到被平台规则和时间“追赶”着的外卖配送员,赵明枝代表总会忧心他们的安全问题。
直线距离的测算方式、系统定位延时“失灵”、商家超时将责任转嫁……面对意外情况,平台“算法”并没有给外卖配送员留出多少余地。不仅是他们,网约车司机为了保住平台上和派单相关的“服务分”,长时间人不离车、身心紧张。
“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计酬方式、约束规则等大多由平台单方制定。当组织松散、流动性强的劳动者以个体身份进入平台,很难与平台‘讨价还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指出。
让劳动者的声音“被听到”
如何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起来,保障他们的权益?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各级工会正在努力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双提升。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刚呼吁要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刚代表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覆盖,认真做好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推动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就劳动报酬、支付周期、休息休假和职业安全等事项开展协商,引导有条件的平台企业逐步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表示,希望能找到一个权益有保障、诉求能表达的“家”。
“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重要一环是要让劳动者的意见和建议‘被听到’。”黄茂兴代表建言,提高这一群体的组织化程度,有序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采取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方式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
事实上,近年来,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化程度正不断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会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超过350万人,4个重点行业12家头部企业全部建会。
努力把工会组织建到劳动者身边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行业涉及面广。路已蹚出,如何深化?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
“应督促和指导平台企业将劳动者劳动安全作为重要指标考量,充分听取劳动者诉求,优化派单机制和考核机制,为劳动者提供安全作业所需的规则算法和基础条件。”赵明枝代表说。
黄茂兴代表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吸引零散从业、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并实现会员信息动态管理;推动通过集体协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等行业规范,督促新业态企业规范用工。
还有代表委员建议,要在新就业形态领域中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协商与调解机制,特别是建立在线解决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劳动争议处理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陈刚代表指出,各级工会将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工会法为契机,努力把工会组织建到劳动者身边。拓展入会渠道,推行网上入会、“扫码”入会等新途径,确保流动分散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有门、应入尽入。(本报记者 郝赫 陈晓燕 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