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变厂长、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学徒、课堂变车间、作业变产品,这是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职业教育集团在“产改”中实现的角色转变。“产教一体化增强了学校竞争力和吸引力,在中职学校招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学校每年招生稳定在8000人左右。”该集团党委书记尹润山说。
作为全国首家职业院校“产改”试点单位,麒麟职教集团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正在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目前,麒麟职教集团构建了“3+5+N+‘一平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体系,形成了集“培训、实训、竞技、认证、就业”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前校后厂齐出力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进生产现场,麒麟职教集团根据专业设置,从产教融合园区已入驻的17家企业中精选曲靖金兰世家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吴觉农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以及麒麟区中医医院,开展“师带徒”“双元制”教学,生产即实训、进厂即进校,将企业实景教学作为第二课堂。
“只看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多难点无法理解。到厂房实际操作后,才能掌握中式面点的制作方法。”烹饪专业的学生王嘉络到企业学习后,掌握了不少烹饪技巧。
曲靖金兰世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伟对校企共建的双赢模式赞不绝口:“师傅手把手教学,学生取材料、生产、包装亲自操作。有的学生回到家乡开了糕点店,有的学生和公司签了就业协议,毕业就能上班,工厂用工也得到了保障。”
在课堂学理论,在企业学技能,学生在校就是准员工,到岗就是好能手。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至12月,烹饪专业有1200人在该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基地实训,就业率达到90%。随着企业生产车间的进一步扩大,预计每年可提供实习实训岗位3000个。
尹润山介绍,麒麟职教集团大力实施“招工即招生”“订单式”“师带徒”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企业需求进校园、订单培养进课堂、学生实训进车间,办学围着产业转、课程围着企业转、技能围着岗位转,将“前校”变成“后厂”的“人才培养基地”,让“后厂”成为“前校”的“实训就业基地”。
实训基地育人才
在数控实训基地,数控机床嗡嗡作响。工位上,师傅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数控设备维修、维护等专业知识,手把手地教授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设备。
麒麟职业技术学校第三届数控专业毕业生姚外镕目前是企业负责人,他说,企业与母校开展合作,能为学校创造更好的实训实习条件,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过硬, 能力强、上手快,能更快投入到企业生产上来,节约人力成本。“像我这样毕业后留在昆明的毕业生,还有10多个,已经在数控行业扎下根来。”
据了解,麒麟职教集团打造了新能源汽车、数控、美容美发、烹饪、建筑等5大实训基地,做实“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每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及基地实训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应用、专业与产业的融会贯通、无缝对接。
数控实训基地负责人孙红梅告诉记者,基地建立以来,企业入驻带来了很多设备,还派驻了很多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老师走进企业,企业的师傅走进课堂,学生变成了企业学徒,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推行学校、企业‘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打破了‘所教非所需、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尹润山说,实训基地承载了教育教学、实习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实践四重职能,企业与学校、学生建立深层次联系,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学校与企业互动更为紧密、权责更为清晰,合作更为长久。
技能培训强质量
除了对学生进行精准培养,数控实训基地还成为该专业中级电工、中高级车工、中高级铣工认证考试、1+x多轴操作认证考试的等级鉴定考试站,每年可完成在校生职业技能鉴定100 人。
麒麟职教集团培训处主任王树飞介绍,集团在132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开放式技能培训鉴定平台,不断健全培训机构、完善培训资质,取得了汽车维修工、电工、 车工、保安员、茶艺师、美容师等16个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服务,实现以技能评价证书和学历文凭“双证书”为学习成果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据了解,实训基地建成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757人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学生“1+X”双证书率由80%提升到90%。2021年,111名在校学生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49人获奖,成为全省参赛选手最多、获奖率最高的学校。
为了学生能顺利通过鉴定考试,麒麟职教集团每年都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专业的培训团队,为学生和社会劳动者精心开展技能证书考前培训,预计可面向校内外提供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年均 1.6万人次。
尹润山告诉记者,接下来,麒麟职教集团将变“菜单式”培训为“点菜式”培训,用好用活校内外实训基地,广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鉴定工作,计划2022年面向产业工人、院校学生、下岗人员、转岗职工、农民工开展中式烹调师、汽车维修工等27个工种的培训,计划培训7000人次。(本报记者 赵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