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王喜成:中华哲人冯友兰

来源:大河网 发布:2023-04-17 11:11:50

2011年4月24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清华大学“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涌现出了“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冯友兰先生之名赫然其中。


【资料图】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在20世纪,冯友兰不但以“贞元六书”赓续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且以一部《中国哲学史》,开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先河,他还用英文写成《中国哲学简史》在国际上广泛发行,成为蜚声世界的哲学大家。当年时称“清华狂人”的校勘学大师刘文典曾经说,“西南联大(即清华大学)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先生是一个,冯友兰先生是一个,唐兰先生(中国文字学家)算半个,我算半个。”同行眼中,冯友兰的地位鲜有能及的。冯先生的哲学和人生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贯中西,思考独到思考独到

冯友兰1895年出生在唐河县祁仪镇,1918年北京大学毕业,为了从哲学上寻找解释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答案,他于1919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师从世界著名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后来以优异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在哥大,他一方面系统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一方面反复思考中国为什么近代以来自从与西方接触就节节失败?为什么西方富强、中国贫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到底在哪里?通过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考,他从哲学上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中国在思想领域,自秦朝尤其是汉朝以后逐渐由主张“中庸”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时期一度兴盛的墨家“人为”思想日渐式微,到东汉以后佛教进入,这又是一种极端“自然”型的思想体系。这样在很长时间内,中国人的心灵始终徘徊在儒、释、道之间。因此,中国哲学基本上是内向型的,哲学家们希望知道的只是他们自己,希望征服的也只是他们自己,主要是解决人与人的问题,这种思想运动具有内向循环的特征。而欧洲哲学在思想体系上遵循的是“人为”路线,呈现出外向型的特征,其哲学家首先关注的是外在世界,而且观察外部世界的目的也在于努力去征服它,所以他们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而他们的思想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冯友兰的这种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重大差异。在研究中,冯友兰还超越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关于中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争执,把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注重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理解,他在研究中着力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从而寻求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

二、开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先河,有首创之功

1923年冯友兰回国后,先后执教于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长达70年的教学和学术生涯中,他以哲学上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哲学泰斗。20世纪30年代,他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工作期间,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以其独到的时代划分和思想见解,撰写出版了重要学术专著《中国哲学史》,这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完整的哲学史,开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先河,不仅在中国哲学史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后来,为了向国外介绍中国的哲学发展历程,冯友兰用英文写成了《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先后翻译出版成法、意、西、日、朝等12种文本,深受世界各国学术界的广泛欢迎,该书也成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文化经典。

三、以“贞元六书”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赓续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以其重大思想成果“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创立了他的新理学思想体系。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体系以后,到孟子发扬光大,到董仲舒“独尊儒术”,到韩愈辟佛尊儒,到二程创立理学,到后来朱熹集为大成,通过这些里程碑从而把儒学发展到一个富有思辨性和哲理化的新阶段,其标志就是理学的创立。而冯友兰以发展中国哲学思想为己任,在宋明理学走过五六百年后,又创立了新理学,他也成为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并使中国哲学走上了现代化。在冯友兰的这个哲学体系中,他把人类精神生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然,二是社会,三是个人。按照这个体系,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人生四种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套学说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很多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是一个大哲学家关于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与思考,至今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冯友兰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他讲授和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等一大批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杰出学术成就,也奠定了他在哲学界的崇高地位,成为蜚声中外的哲学大家。

四、秉承“旧邦新命”思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从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这以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完成为标志。冯友兰一直尊崇中国古代的“旧邦新命”思想,这一思想方法和原则使他能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并在耄耋之年还放出熠熠思想光辉,这就是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完成,所以“旧邦维新”是他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闪光点。冯友兰一生虽然跌宕起伏,但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未曾停止自己的研究与写作,他把所有的荣辱褒贬、环境逆顺、个人得失,都淹没在自己的学术创作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境界中,以“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崇高精神,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思想文化事业,这是十分可贵的。

(作者:王喜成 为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