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肉片、鸡蛋片和辣椒放入食品仓,选择“标准”模式后关上仓门,静待238秒,一盘“农家一碗香”就冒着热气香喷喷地出炉了……近日,记者在杭州一家数智餐厅里尝到了这道供给北京冬奥会的同款菜品,如果不说的话,尝不出来这是炒菜机器人的手艺。
近年来,炒菜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初现峥嵘。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2018年时,行业内仅有五六家炒菜机器人企业,如今已有50余家同行,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正在不断“升温”。
基于此背景,炒菜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从企业工厂到消费市场,普通消费者也能便捷地体验到高科技烹饪的风味。
据紫气东来·数智餐厅负责人、浙江紫光未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介绍,餐厅于2021年5月开张,是目前杭城唯一一家将智能机器人炒菜作为特色的餐饮门店。
走进数智餐厅后厨,记者看到,形似冰箱的“味霸”智能炒菜机器人并列成排,每台机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着触控显示操作屏、食材仓、烹饪锅体以及能全自动添加调料的仓盒。消费者在餐厅扫码下单后,厨房工作人员只需按照智能操作界面上的提示配置菜品、设定口味,机器人便会全自动运作起来。整个炒菜过程没有油烟排放,每道菜炒制结束后,机器还能一键自动洗锅。
黄勇透露,“味霸”机器人能按照点餐人数设定菜品分量,同时,机器人通过网络还能下载不同地方菜的菜谱,炒制出的菜品口味丝毫不逊色于当地厨师。
记者了解到,这家餐厅作为该企业应用智能炒菜机器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体验中心,目的是希望打出样板,向全社会推广。“技术不断的迭代是炒菜机器人能落地的重要原因,同时,随着数智化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餐饮等开始相继使用炒菜机器人,这是一个好时机。”在谈及开办这样一家特色餐厅的初衷时,黄勇表示。
他认为,智能炒菜机器人节约了人力成本、保障了食品安全卫生,实现了炒菜无油烟,“据我们测算,同样一道菜,机器人炒菜可比煤气烹饪节约70—75%的成本,况且这还不包括人力支出。”在黄勇看来,接下来2—3年将是智能炒菜机器人商业化的爆发期。
索道投资管理合伙人黄颂益认为,餐饮市场巨大,但成本控制难和标准化弱是中餐一直来存在的棘手问题,也是制约做大做强的原因。炒菜机器人能让餐饮标准化,给餐饮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赋能餐饮品牌连锁店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商报记者 徐歆婷 实习生 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