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8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在贵阳开展,本届大会以“数实相融 算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东数西算、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安全等主题,助推全球大数据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
2023数博会亮点纷呈,主要有“突出国际化,品牌影响持续提升”“突出专业化,引领行业发展风向”“突出项目化,商贸洽谈务实丰硕”“宣传立体化,数博声浪全球传播”四大亮点。
据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透过2023数博会这一窗口,可以感受到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正激发出更多的经济动能与活力。
(资料图)
数说“数博会”
2023数博会共举办了220余场活动;线上线下参展的海内外企业353家,其中线下参展企业328家,展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900余项;发布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0项;签约项目71个,投资金额613亿元(人民币);参会观展超过18万人次,其中注册参会嘉宾2.14万名,专业观众9万余名,线上收看开幕式直播人数达1293万人(次),参会观展人数创历史新高,规模空前。
2023数博会吸引了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338名外宾参会,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及区域性组织负责人,13个国家驻华使节,9个省市国际友城的负责人,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相关负责人。
“东数西算”带来新机遇
5月25日,2023数博会执委会主办的“‘东数西算’产业合作会——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暨服务器产业链招商活动”完成22个项目签约,吸引了包括北京十六进制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个华为生态伙伴集中入驻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贵州省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胡建华介绍,贵州在建及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有37个,规划服务器总规模超过400万台。根据测算,仅数据中心内部的更新换代,未来每年在贵州就将产生400亿元的服务器市场,围绕服务器的上下游产业前景广阔。
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10个数据中心集群,这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主要布局构架。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贵州算力枢纽效益显现,数据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数字产业优势。
每秒1.3亿亿次,是贵安超级计算中心可以提供的算力服务。贵安超算中心搭载的多云异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平台,打通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的算力通道。目前,贵安超算中心已累计向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输送算力约1600万卡时。
“我们为《长津湖之水门桥》《流浪地球2》《三体》等多部电影和动画提供了云渲染算力服务支撑。”贵安超算中心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彭本黔介绍,2022年,该超算中心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20万用户提供云渲染服务算力支撑,参与了大约50部影视作品、共计6900万小时的影视渲染。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长期以来,交通、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字时代,以“东数西算”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将继续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全国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让大数据释放乘数效应
数字底座不断夯实的同时,大数据加速融入千行百业,乘数效应不断释放。
数博会展区里,一只机械狗正在灵活跑动,吸引了参观者驻足。
“结合5G网络和后台AI能力,在高危特定区域里,机械狗可以进行移动警示、实时监测、信息回传等任务,替代人工巡检,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控。”中国电信工作人员表示。
依靠一张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可远程操控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同时还能对产品进行质量监测和预警。“通过系统完成订单接收、设备启停、车辆调动等工作,又快又准。”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场景实现了集成远程操控和现场无人化生产,综合制造成本降低了15%,生产效率提升了约10%。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会上介绍,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9.4%、77.6%,大数据技术与制造业重点领域跨界融合加快。建成12个大数据方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融通发展格局。
不仅是工业制造领域,还有智慧旅游“解锁”游玩新体验、智能农业带动乡村振兴……2023数博会共吸引328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全面展示大数据技术在政务、医疗、交通、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应用成果,新业态、新模式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王江平说,进一步推进大数据赋能千行百业,开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等系列活动,以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赛道上形成新竞争力
产业的加速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在本届数博会上,20项“领先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以及51项“优秀科技成果”对外发布,其中包括“超低时延实景远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气象遥感关键参数反演技术及应用”“中国联通智慧足迹经济大脑”等。
“我们将联通自身的全国动态人口库、就业观测库,与线上线下消费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以及大宗商品等行业数据能力融合,构建了‘中国联通智慧足迹经济大脑’,已经服务于多个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帮助政府提升经济运行动态感知,提升经济调节的数字化水平。”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小米元宇宙中,用户可以选择虚拟角色,进入会场并进行跑动、交流、观看视频和抽奖等多种活动,还可以获得数字资产奖励。结合5G、AI、裸眼3D等技术,“超低时延实景远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可为自动驾驶、高危/恶劣环境作业提供商用化的远程操控能力。
据介绍,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旨在展现全世界大数据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是国内重要的大数据领域社会科技奖励。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说,本届数博会为优秀科技成果提供推介发布的舞台、应用合作的平台,将切实推动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王江平说,工信部将不断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加快5G、千兆光网深度覆盖,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底座。同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先进计算、6G等未来产业,在新赛道上形成新竞争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速
中国数据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如同其他国家一样,发展数据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成立国家数据局,对于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制度和技术难点瓶颈,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吕欣表示,中国超大规模的数据优势、市场优势为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
据中央网信办统计,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从2017年的470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3万亿元人民币,5年增长1.77倍。
OnAudience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以32.3%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三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54亿美元。2021年,中国数据市场价值超过73亿美元。
中国发展数据产业有诸多优势。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以及不断完善的数据产业政策体系,推进各领域大数据融合应用,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集聚高地。
发展数据产业的前提是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无形性、非消耗性等特点,可以接近零成本无限复制,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挑战。由于这些特殊性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涉及产权、流通、共享、定价、使用、分配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制度和技术难点。”吕欣表示。
吕欣认为,随着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和中国数据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将在几个方面发生向好的变化。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将加速,各市场主体加入市场运作的意愿会更加强烈,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培育壮大。
二是数据治理体系将日渐完善,在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
三是数据要素应用范围将逐步拓展,将会衍生出不少与数据相关的产业。